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研究简介 - 彝医

您的位置: 彝医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研究简介详细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研究所依托于福盈门彩票,2005年创建,是四川省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彝族医药专业科研机构之一。不仅学术起点高,而且为中国的彝族医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研究所以吸引众多优秀人才为荣,为中医药和彝族医药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代表中,沙学忠教授是彝族医药研究所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彝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研究所是我国较早的彝族医药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2019年,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医药研究所拥有彝医药博物馆、彝药标本馆、彝医药传承研究室、彝医药示教室和彝医门诊。承担彝族医药科研、推广和教学任务。此外,研究所还获得了众多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立项,其中结题项目荣获省部级和地厅级科技奖项。

目前,彝医药研究所共有专职和兼职人员5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18人,博士后出站研究员1人,硕士研究生9人,本科生28人,专科21人。研究所拥有民族医药专家7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理事2人,凉山彝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传统医学)委员1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常务理事2人,副会长1人,中国民族医药研究分会副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2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医史分会理事2人,四川省中医科学院民族医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民族医药文献整理代理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专家组成员1人,西南民族大学彝族医药系兼职教师1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彝族医药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14人。

近年来,研究所在涉及彝医药的文献整理收集和适宜技术推广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为中国一流彝医药研究所的建设和彝医药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所场地构成

2019年底,医院在新院区10楼开设凉山州彝医药展览区,下设彝医药博物馆、彝药标本馆、彝医药传承研究室以及彝医药示教室,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民族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研究基地和西南民族大学药学院实践实习基地,正在建设省级彝族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占地面积大约300平方米。彝医药博物馆自2019年底开馆以来接待了国家、四川省和凉山州等各级领导考察调研。

彝医药博物馆内通过浮雕墙讲述了彝医药发展历史,陈列有彝族医药团队民间搜集整理的彝药文献资料31本、搜集整理的民间单方验方800余方、彝医药团队撰写出版的彝医药学术书籍及获得的相关奖项,集中展示了医院彝族医药多年来的传承与发展成果。

两间彝药标本馆陈列有彝药生药标本700余种、蜡叶标本300余种,大部分标本为彝医药团队每年两次到各县采集彝医药来制作的标本,对于彝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彝医药示教室除教学功能外,展示了上级领导到院参观调研指导彝医药工作场景以及医院近年参与的各种民族医药学术活动的影像资料,明确了彝医药研究传承的时间进程。

彝族医药特色诊疗室,作为彝医特色技术展示、体验、治疗区。特色治疗区开放式管理,患者、家属在治疗区接受治疗时能够看到火疗、滚蛋等一系列彝医药特色治疗方式和方法,感受彝医药浓厚氛围。此外,还在其他临床科室推广开展有火草灸、彝药敷包等治疗,彝医药特色诊疗效果普遍受到患者好评。


网站纠错